民族大屏企業要積極有所作為
首先,本土大屏企業必須具有大屏產業一盤棋、國內跨地域不分行業一個市場的觀念。
從應用技術而言,不存在阻礙大屏企業形成全國性、跨行業統一市場的不可跨越的門檻。大屏技術本質是應用技術,是核心的顯示和信息處理技術在特定領域的應用門類。大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多重客戶需求下的完善解決方案。那么對于大屏企業,走出地域與行業限制,從產品角度看,只不過是去熟悉更多的客戶的差異化需求而已。
從經營管理而言,跨行業、跨地域是實現管理資產和技術資產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以往,大屏行業的市場區隔,往往是受到企業實力、營銷和管理能力的限制所形成。這就等于說,一旦企業壯大了,市場范疇的拓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從企業的戰略管理看,多行業多地域性的擴張、發展,是很好的風險分散劑,是保持業務長期穩定增長的關鍵方法。
從市場競爭來看,全國性市場的形成、跨行業營銷的發展,必然得益于外資巨頭在該行業的市場布局和積極拓展。如果本土品牌走不出這一步,就等于直接將市場留給外資競爭者,等于繳槍投降。
其次,大屏企業邁出全國一個市場、跨行業一個市場的腳步,必須建立在產品和技術路線多樣化之上。
對于大屏企業,這類服務型行業,不掌控核心顯示、通信等底層技術,也就沒有必要參與不同技術門類的“派別之爭”。科學的方法是,兼容并蓄,以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為導向,采用多元化技術和產品路線,爭取更多細分市場和應用領域的“銷售業績”。在技術和產品路線上,務實的做法,也適用于適當推出低端、廉價和普及型產品;也適合在邊緣融合、大屏拼接等真正大屏系統之外,構建諸如商務顯示、數字告示這類新型應用市場。
服務導向、客戶至上、需求為王,這是大屏產業的根本規律。這就決定了大屏企業在技術革新上的態度是“實用性”的,而不是“激進”的革命主義者。不去喊誰替代誰、誰優誰劣,而是向客戶推薦最合適的產品。
第三, 大屏企業不要讓“專業度”束縛自身的戰略思維。
商務顯示器不是傳統的大屏產品,也不屬于傳統的大屏市場,那么大屏企業要不要介入呢?電子白板、互動交互系統,不是傳統大屏行業的產品,也不是傳統大屏企業的技術范疇,大屏企業要不要發展呢?安防市場、視頻會議市場、指揮調度和控制室市場,傳統的行業壁壘明顯,客戶需求差異也很巨大,那么不同領域的企業要不要互相進入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對于行業外的人士也許很容易回答:有市場、有機會、有錢賺為何說不呢?但是對于大屏內部的人士而言,卻面臨著一個叫做“專業度”的困惑:是不是做了這些產品,自身的專業形象、專業光環就會消失,是不是因此會損傷品牌形象和軟資產呢?這種顧慮不是少數企業的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對于控制室市場的企業,要問一下安防市場、普及型產品的企業,有沒有興趣在實力允許的時候進入控制室這類高端市場;對于專業顯示產品企業,要問一下商務顯示器廠商,會不會適當的時候推出拼接產品……總之,市場競爭中,守勢的一方將自己給自己制造被動,與其思考拓展競爭范圍的負面影響,不如思考介入新領域的正面收益。這樣思維,自然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第四, 大屏企業要構建自己的品牌和文化競爭力。
傳統的大屏市場,企業過度依賴于產品和服務競爭,企業競爭力在多個層面分散存在。在產業內難以形成具有領導力的話語權氛圍。這就導致了三星/LG等外資巨頭進入該市場后,很容易形成了“行業共鳴”效應。這些企業借助品牌影響力和專業的營銷策劃,以后進者的姿態卻成為了最主要的行業技術、產品和產業趨勢信息的發布源泉,構筑了在大屏產業中的文化和話語權“資產”。
這一點值得任何本土的和民族的大屏企業深思:不僅要把競爭的勝利建立在產品、服務、技術、研發、創新,和客戶關系等環節之上,還要建立在、并提升到企業形象、文化傳統和行業領導力、話語權之上。大屏行業本土企業,應該在實業和實體競爭之上,建立自己的更高層次的競爭語境。這是企業從做大到做強轉變的關鍵特征之一。
第五, 大屏企業要勇于跨出國門。國際競爭和國際貿易的風險更高,但是大屏企業不能永遠做國際市場的被“競爭者”。既然外資巨頭能夠進入國內市場,國內品牌也應該能夠跨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誠然,一個國際化的目標與本土大屏企業的現有實力比較,依然顯得遙遠,但是作為企業戰略的一部分,國際化應當被寫進大屏企業未來十年的藍圖之中。
國際化一方面是說要占領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則是要利用國際資源。國際市場不僅包括成熟和發達的歐美日市場,同時也包括欠發達和發展中的第三世界市場。國際市場的拓展不僅包涵直接走出去,也包括間接的產品、技術輸出,包括和其它國內的國際工程商的打包服務。
在眾多的國際化路線中,大屏企業,特別是已經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一定可以找到一些可以作為、有益作為的領域率先突破。例如TCL在中東市場、威創在東歐市場的努力,這些都代表了國內大屏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然方向。
國內大屏行業的主流和主力無疑是本土企業、民族品牌。但是,如果躺在既有的成績上睡大覺,以大屏行業的服務性特點和行業內企業數量紛雜、中小企業為主的特點來看,無異于“等待國際巨頭的逐步蠶食”。唯一的出路在于由大到強的轉變。只有本土企業真正完成產業整合和市場重組,實現大型企業對市場的話語權的掌控,本土企業才能真正成為能夠主宰本土市場的“主人”。
這一過程是本土品牌蛻變升華的必然經過: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的擴張、多種技術路線、產品路線和市場路線的整合,在行業內向上游或者下游的產業延伸,以及在企業營銷和品牌文化管理上提升,本土品牌都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變革。而且是事關很多企業生死存亡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