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都是驅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伴隨大推力火箭、空間技術的進步,人類的視界也逐步向深空延展。而探索深空,也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的重大項目。就在4月24日,第六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我國首輛火星車也正式獲得了“祝融”的命名,再度將深空探索推上了熱搜。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24日,央視CCTV13新聞頻道以《“筑夢星空” 載人航天科普主題活動啟動》為題,報道了航天日當天,在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科普教育活動現場情況。在這里,孩子們可以親眼觀看,親手觸摸,甚至親自登上我國首個空間站天和號模型。在指揮控制中心,孩子們則可以看到以火星探索為代表的我國深空探索項目是如何完成發射及日常指揮監測工作的。
而就在央視的鏡頭中,有心人可能已經發現,指揮控制中心所采用的背景大屏與以往報道中出現在各大指控中心的大屏有稍許不同。即便是在挑剔而嚴苛的超高清鏡頭下,其色彩依然細膩逼真,沒有出現偏色等現象。更重要的是,沒有出現摩爾紋,其觀看效果就像肉眼現場觀看一樣舒適。沒錯,這里用到的大屏,就是早已成為大屏界“網紅”的LANBO微距背投。
要知道,能夠入選我國航天系統,進駐如此重要的機構,并擔負起如此重任的大屏,肯定要有“兩把刷子”的。據了解,指控中心C位的這塊微距背投大屏,應用的是LANBO旗下的雅典娜pro系列,高度為3.6m,寬度達15.6m,屏體面積56.16㎡。而在如此巨大的屏幕上,卻沒有任何一條肉眼可見的拼縫,整屏畫面高度完整,這可是以往的DLP拼接和LCD拼接所難以望其項背的。而僅僅是這一條,就有效避免了拼縫對精密航天數據和圖像顯示的影響,為指揮任務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而在色彩方面,微距背投也同樣表現不俗,精準的色彩還原能力,可以真實展現星空、土壤等的本來面貌,有助于工作人員更好地把握細節信息,做到精準判斷。得益于其特殊的屏體構造,其具有自散熱特性,令顯示畫面不懼環境光影響,即便是在明亮燈光環境下,也能呈現清晰的畫面和深邃的黑色。
不僅如此,據工作人員反應,該屏投入使用后,觀看效果舒適這一屬性十分突出。而這一點也是得益于其特殊結構,令460nm處的藍光輻射量得到了有效壓制,而減少了藍光輻射對人眼的傷害,自然就會得到長時間觀看不刺激、不傷眼的結果了。更有相關數據表明,微距背投的藍光輻射量,約相當于普通液晶電視的1/89,人眼舒適度指標可達1.95,幾乎就像肉眼觀看紙質書籍一般舒適。事實上,正是憑借這一點,微距背投早就成為了大屏界的“護眼明星”,應用在像指控中心這樣需要長時間觀看的場合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此外,相較于普通顯示屏,微距背投還將能效提升了30%之多,在更加省電的前提下,還能做到畫質出眾,實屬不易。而對于新聞拍攝而言,微距背投將摩爾紋的出現概率降到了極低的水平,令這一困擾影視拍攝的長期難題迎刃而解,也因此才有了其在央視鏡頭下如此精彩的表現。
航天領域,幾乎可以代表人類科技文明的“天花板”,而能為航天領域服務的科技,自然也都是相關行業領域中的佼佼者。我國的大屏企業,也正是通過不懈的自主研發,才擁有了如今媲美甚至超越國外同行的驕人成績。相信在我國制造業升級,乃至深空探索,拓寬人類視野的道路上,還將有更多中國品牌護航伴飛的故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