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13日,第7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在成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召開。作為今年暑期采購之前的一次行業閱兵性盛會,74屆教育展吸引了海內外大量企業參與。國內創新民族投影品牌,視美樂亦帶著最新的產品和應用高調亮相。亦借展會之機,投影時代(PJTIME.COM)有幸采訪了無錫視美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聰先生(下文簡稱劉總)。劉總就國內教育投影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機遇提出眾多嶄新的觀點和理念。
“應用制勝論”,揭示產業發展新階段
面對近年來投影市場的新發展,劉總指出,教育市場、乃至于整個投影屆都在經歷從“產品和技術為中心”,向“應用為中心”;從產品技術單維度驅動,向“產品創新”和“應用創新”雙輪驅動的升級轉型。
劉總指出,近年來,包括激光技術、4K技術、智能技術、短焦電視化技術、壽命等在內的投影技術的持續進步,讓投影的可用性、易用性獲得了極大的發展。這為投影應用從傳統的“展示”領域走出來,在更多的細分市場的應用突破創造了前提條件。這方面,視美樂作為這一輪投影機技術革命的領頭羊,亦獲得了先發優勢。
比如,雙師教育、智慧、黨建,還有地鐵廣告,類似這些的應用,都是以前沒人去涉足的新領域。視美樂的思維是“將作為單一工具的傳統投影,打造成一個‘載體’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產品應用的升級。即通過應用創新,實現投影產品更多附加值的挖掘。
對于投影機新時期的應用創新,劉總指出,跳出投影硬件的局限、做“結合部”創新是重要的方面。這方面,羿飛教育在地理的應用、歷史的應用、天文的應用等方面,通過內容、工程與產品的三維度整合,為教育市場提供了面向未來的數字教室“載體工具”和應用場景。劉總指出,應用創新的本質就是細分:“隨著往應用端的發展的深入,可能會推動更厲害的細分,因為那時候客戶的要求也會更多,投影產業和投影服務的市場空間也就會更大”。
投影的應用創新,從微觀角度看是市場細分、場景細分的挑戰;從宏觀角度看,劉總也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挖掘投影顯示的應用附加值,有點像今天的互聯網品牌的商業模式:設備基本上不賺錢,或者免費提供,我的應用層面去賺取更多的高級價值”。劉總指出,這種“服務化”的產業愿景,可能是未來投影行業比較新鮮的成長路徑,值得業內同仁去大膽嘗試。
“液晶成績的投影打盹論”,重新審視投影教育的未來
關于教學顯示領域投影產品的市場發展,不得不提的一個問題是“近年來交互平板的成功逆襲”。不過,對此,劉總認為這只是源于“投影產業打了一個盹兒”的“失誤”,造成的市場格局的“暫時調整”。
一方面,激光投影技術的出現和成熟是近年才實現的技術突破。在此之前,教育投影市場的確存在“體驗性”的問題。這給了早期交互平板市場發力的時間機遇。另一方面,國家行業政策、教育政策的發力,促成了市場上一個巨大的需求高峰在過去8年內形成,這使得交互平板剛好“借勢”成長。
但是,目前交互平板和投影的市場格局并非“永久固定化”的。交互平板企業也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成績具有“偶然性”的因素。所以,例如交互平板上強勢的品牌希沃,已經推出自己的激光電視產品,進入教育市場。
劉總指出,即便在交互平板勢頭最猛的時期,大屏顯示這塊,大班教學或高校的階梯教室,政府和企業行政展示應用等領域,投影機產品都持續占據主導市場。這是因為交互平板受到液晶技術的限制,其顯示尺寸比較有限,80英寸以上成本幾何級數級的提高,已經很難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
現在,投影技術亦得到了更為充分的發展,比如更高的零度、2K和4K產品的逐漸普及、激光帶來的嶄新應用體驗,這些變化都在賦予教育投影市場嶄新的生命力。從互動教學應用角度看,80英寸產品已經逐漸成為起步性的標準,而100+、乃至120+、更大的超寬屏應用都在涌現。這些大尺寸應用,可以說是非投影莫屬的領域。
在具體的產品采購趨勢上,劉總指出,客戶總是希望盡可能大一些的屏幕。雖然小班教學的趨勢會影響高亮產品和巨大屏幕的使用緊迫性,但是交互白板增長到百英寸為中樞的位置,毫無壓力。這個尺寸足以給液晶產品提出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意味著“投影回歸教育市場固有王位”的機遇。
“多元論”,支撐投影市場的規模和增長
在交流中,劉總提出“投影產業的未來屬于圍繞細分應用而發展的多元化格局”這樣的論點,并強調在很多領域多元是必然的趨勢。
例如,HLD光源和激光的競爭問題,劉總不像一般的激光投影玩家那樣持排斥的態度。劉總認為,一面要承認HLD在5000流明以下產品市場的一定成熟性、可用性;另一方面也要抓得住激光產品的優勢:那就是,不僅能夠做更高亮度的高端工程機,在和HLD同亮度的市場,激光技術起步早、產業鏈和技術更成熟、參與企業數量更多,亦更容易實現綜合成本優勢。依靠這兩重競爭力,激光和HLD并存的同時,激光占據優勢的格局渴望長期保持。
實際上,“長期并存”的不僅僅是HLD和激光技術,劉總看來汞燈產品雖然已經進入“被固態光源替代的必然進程之中,但是這個過程也是很漫長的”。因為,在一些領域、應用頻度很低的市場,激光等的優勢并不明顯,反而是汞燈的低價格更為吸引市場的注意力。
劉總多元論的觀點,不僅僅集中在投影核心技術上,也涉足投影周邊應用和行業體系。比如,在激光的市場競爭中,劉總認為價格較量雖然“大家都不希望有”,卻無法“徹底跳出這片紅海”。當然,作為掌握完整基礎產業鏈和技術創新體系的視美樂,在成本力上頗有自信。同時,在更多的細分市場,高端領域,激光投影也會有“高質量”競爭——這些高質量競爭不僅僅是工程市場的事情,教育市場也存在一些學校,例如北京市的重點校,擁有極強的財務實力,總是能率先嘗試高端的、前沿的解決方案。后者也是視美樂和羿飛教育的市場重點之一。
從行業體系看,無論是品牌商還是渠道商,也在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比如有些渠道商最擅長普教市場走量。對于這些渠道商視美樂的核心支持是“我們的成本控制能力,要走到渠道商的‘想象’的前面”。另一些渠道商,則擅長走“高附加值路線”,比如高校教學市場等。羿飛教育自己也在重點發達地區的高質量市場有廣泛的布局,開展以創新應用模式為核心的業務拓展。
投影行業市場的多元化,還來自于“與周邊技術的配合”。例如VR、AR、AI等技術的發展,為投影機應用提供了新的“元素”和“場景”。但是,這些技術亦不是所有用戶都必須的:新技術的發展,提供的更多是多元化、細分化、精致化的“選擇空間”。后者則要求投影企業能夠實現更大的“外周創新”。這也是羿飛教育這個平臺的初衷和使命。
總之,直面多元化的投影產業新時代,是投影產業走向精致的細分應用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投影技術、投影應用場景、投影周邊技術、產業創新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
后記:劉總對投影行業的發展始終有獨特見識,并頗具有全局性的視野、包容性的情懷。這與視美樂以上游和基礎創新為中心、順勢延展下游,及應用層產業服務能力的戰略格局相得益彰。相信在科學把握投影產業發展規律與趨勢的前提下、在視美樂基礎創新和核心技術能力支撐下,一個高質量發展的視美樂投影顯示新格局必然能不斷攀升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