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朋E3基礎版在5月10日正式開始發售,而搭配有大朋自主研發的Polaris定位系統的E3定位套裝則預計將在8月中旬發售,在此之前蜜蜂網有幸進行了體驗。作為少數堅持開發高端PC VR頭顯的國內廠商,大朋確實在硬件和用戶體驗上下了一番功夫。一流的畫面效果和準確的定位都讓人欣喜,這才是大朋E3的完全體。
硬件
與基礎版有所不同的是,套裝版的E3采用的是黑灰的配色,回到了E2的配色風格,顯得比較內斂,至于兩種配色哪種更好看,就是見仁見智了。
E3采用流線型設計,前額圓潤,大朋的標志會有呼吸燈的效果,科技感很強。
E3采用三星授權的AMOLED柔光護眼屏,分辨率達2560*1440。使用Fresnel透鏡,110°視場角,具有降晶格、防炫光、寬瞳距的特點了,得益于此,E3的顯示效果非常出色。AMOLED屏幕低余暉的特性也讓E3在使用時沒有強烈的暈眩感。
大朋E3是市面上主流VR頭盔中分辨率最高的一款
并且大朋E3的兩套配置要求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可以接受,對于視頻用戶算得上非常親民了。
大朋E3套裝版的重頭戲當屬是兩臺Polaris定位系統了。與lighthouse的單目方案相比,雙目激光定位的Polaris在達到相同的精度和距離的前提下,大幅度減少了激光接收器的數量。
Polaris設計非常簡約,正面黑色鏡面的設計顯得很優雅,放置在家中也沒有特別突兀的感覺,有裝飾品的效果。與HTC Vive的定位系統不同的是,Polaris也可以橫放,放在桌上的視覺效果不錯,Polaris的應用場景很多,同時也比較美觀。
已經購買了E3基礎版的用戶可以換購E3套裝版,并且單獨購買一臺Polaris也可以滿足一般家庭娛樂的需要,而兩臺斜對角的Polaris可以覆蓋5m*5m的大范圍,多一種選擇總是好事。從筆者試玩的幾款游戲來看,除去場景中有太多遮擋物的情況,Polaris的反饋和定位效果都令人滿意。
Polaris定位方案與Lighthouse定位方案對比
雙基站覆蓋空間很大
此外支持多人定位的特性,對于線下店節約成本和朋友聚會社交使用增益不少。
佩戴E3的第一感覺就是輕,官方的數據是E3的重量為297克,采用了一體化設計和簡化接收器布局之后,E3已經是最輕的PC VR之一了。鏡片與海綿墊設計有一定的距離,戴眼鏡的用戶佩戴也很舒適。
筆者體驗的時間在夏天,長時間佩戴的確會有一些悶熱,但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從外觀到配置,大朋E3套裝版在硬件和用戶體驗上甚至已經和HTC Vive、Oculus Rift扳一扳手腕了。
內容
總是讓國內VR廠商頭痛的內容問題,大朋嘗試利用適配steam和VRonline來解決。
在定位套裝版上市之后,大朋VR就可以適配幾乎所有的steam VR游戲了,steam上很多游戲需要定位系統來實現,之前E3基礎版曾經有過steam適配游戲較少的尷尬,套裝版的推出算是解決了這個難題。
筆者通過大朋E3試玩了幾款steam游戲,包括《Raw Data》、《Audioshield》、《inmind》以及《theBlu》等。
《Audioshield》是一款音樂游戲,這款游戲在E3上保持了高幀數,高速移動的色塊和飛速的光效的視覺效果容易讓玩家眩暈,E3在這里處理的不錯,整體的體驗很好。
《inmind》是一款以“神經”為軌道的“大腦過山車”游戲,玩家需要轉動頭部瞄準神經元來進行游戲,速度感和失重感都比較出色。《theBlu》是一款體驗游戲,這款游戲可以看出大朋E3在畫面表現上還是一流的。
圖片:13.jpg
大朋E3的控制器在初次試玩時比筆者想象中更靈敏一些,玩射擊游戲時的稍微適應了一下,各類適配游戲在游玩體驗上是和原生體驗比較接近的
最后試玩的就是最重磅的《Raw Data》,這款游戲被譽為“VR守望先鋒”,是VR平臺最賣座的游戲之一。筆者體驗了Bishop、Saija兩個角色,雙槍的反饋和精準度都很高,Saija的刀戰更是亮點,靜距離劈砍體驗爽快,幾乎體會不到操控器的延遲。
Polaris支持大空間和多人定位,對于這樣一款以多人為賣點的游戲來說,相當合適。
從幾款游戲的表現來看,大朋E3對于steam的適配做得不錯,之后如果大朋方面可以持續對steam進行適配,加上VRonline平臺,大朋的VR游戲陣容可以令消費者滿意。
現在各大國外VR廠牌對獨占游戲的重視越來越高,Oculus Rift甚至已經在獨占內容上投入了5億美元。大朋也已經嘗試舉辦開發者大賽包括與國內內容團隊積極溝通和合作來獲取更多獨占資源,但在獨占內容上的確與對標的HTC Vive以及Oculus有一定距離需要追趕。這個不可否認,但也不必過于苛求了。
現狀
經過迭代之后,大朋E3在硬件水平上已經和國外的大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4999的價格也意味著它對標的是當時同一價位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
而根據E3-P版的實際體驗,大朋的確擁有了與這兩大廠商對話的能力,而它未來面對的將是消費者的思維慣性。HTC Vive在初期建立的“高端”的形象,讓消費者對于Vive有一種天生的信任;Oculus Rift大打價格戰,又財大氣粗地砸內容;即使是硬件水平不如大朋的PS VR,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和經營多年的游戲平臺也讓其在行業處于領先,大朋作為初創企業在品牌塑造上需要一些時間和精力。
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對于國內公司的不信任,中國“VR快速拓荒”時,低端VR破壞了中國消費者的信任,大朋VR作為中國VR的領軍企業,需要用產品扭轉這種局面。
當然,大朋發揮國內廠商的優勢,在B端的發揮空間還是不小的。
第二個關鍵點在于,Oculus連續降價雖然有益于行業和消費者,但對于競爭對手是個棘手的事。高端VR的入手門檻從3月開始降低了近400美元,Oculus這種“賠本賺吆喝”的銷售方式對于競品來說可不是好事,國內PC VR頭盔顯普遍在價格上的優勢將面臨挑戰,但是針對PC VR最大的B端市場,價格和服務同樣重要。在這一點上,作為本土企業的大朋VR具有天然優勢。
“更便宜的硬件就意味著,更多的用戶能夠有更多的錢花在內容上,大局而言就會吸引更大的消費群體,這是擴展生態系統的最基礎法則。”Oculus VR內容的負責人Jason Rubin在關于Oculus四月降價的采訪中說。
外媒資深記者Ian Hamilton也指出了雖然少數用戶愿意花高價獲得更上一層樓的體驗,但對于森羅大眾來說,價格才是硬道理。
從使用體驗上,筆者可以體會到大朋將E3定位套裝版打造成高端VR的決心,但是要打開C端市場,不僅要做精產品,更要持續更新支持更多內容、建立品牌形象以及控制成本壓低價格,在市場層面,大朋機遇和挑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