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掌握有彩電行業的真實權力?是銷量規模一直領先的海信、創維嗎?答案是否定的。彩電行業的“權力重構”是一個從2013年即已開始的命題。只不過今天,這場變革已經接近高潮而已。
免費彩電:幻想還是現實?
阿里巴巴要推免費彩電了?對于彩電這個客廳門面、“耗財”大戶,如果真能免費豈不是“大快人心”。但是天下真有免費午餐嗎?
2014年中,樂視超級電視推出了新一波價格攻勢。這波價格策略的核心是重構彩電產品的價值結構。樂視幾乎以50%的彩電售價+50%的互聯網付費內容的“套餐形式”,壓低了其產品的表面售價,同時也壓低了其綜合服務的真實售價——這其中唯一的問題即在于:消費者未必真的需要那50%價值的付費內容。
這個問題的本質類似于去年電信行業吵得比較火爆的:“用不完的流量去哪了”的問題。當然,套餐不可能完全按需求定制,標準化后的套餐必然面對一部分消費者出現“部分服務過剩”的狀態,就如同另一部分消費者感受到的是“部分服務不足”一樣。不過,對于內容捆綁硬件的套餐電視形態中,與電信的運營商手機套餐最大的不同在于:手機流量是必須的、多少都會用一些,付費內容卻可以“完全不看”。
然而,樂視套餐的結構性缺陷(即很多消費者沒有觀看付費內容的習慣這個問題),并沒有阻礙樂視超級電視的成功。2014年底,樂視以超過2成的市場占有率,霸占電商銷量頭名位置,并在整個彩電行業獲得了接近8%的份額。
2015年春,另一家“運營商”也推出了電視機。這就是鵬博士旗下的大麥。2014年大麥將4K超清智能盒子與100M長城寬帶套餐銷售,效果不錯。這一組合為超高帶寬提供了必要性:你要看超高清了,同時也為超高清盒子提供了最基礎的通信硬件支持。這種組合的內在價值非常完美。
在盒子成功的基礎上,大麥自然想到了電視機也可以玩玩。總之上游靠代工,下游自己也有寬帶銷售渠道,運營電視產品的邊際成本增加可控可接受。同時,前面樂視超級電視的成功,也為其探明了一定的市場規律。盒子、電視、智能路由的硬件組合,也為鵬博士從實用型產品端,布局未來智能家庭趟出了一條新路。鵬博士視此為重要的戰略新機遇。
在樂視、大麥兩家企業率先嘗試“半運營”性彩電之后,真正的互聯網大佬阿里巴巴登場了:這里的阿里巴巴不是簡單的淘寶購物。阿里系通過多方向投資,已經形成購物、公共服務、金融、文化內容、網絡視頻,以及華數傳媒的網絡電視牌照等在內的完整生態。
來自中國臺灣媒體報道稱,阿里想跟鴻海合作,因為鴻海代工許多電視機、顯示器,阿里希望鴻海代工的電視機、顯示器里,都搭載阿里云OS系統。不過,誰制造、誰研發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真的有阿里電視,阿里巴巴會打包多少套餐?或者消費者能賺到多少實惠?
相比鵬博士只提供帶寬、樂視和小米能提供視頻,阿里可提供的服務更為多樣:視頻、購物、金融三大板塊的整合會更超乎傳統彩電生態的邊界想象力。當然,這樣的產品也會更為實惠,甚至免費(因為阿里有著更強大的邊際價值和更長的長尾收益)。
以上這是互聯網電視的新玩法。讀者已經發現,這些玩法之中,傳統彩電巨頭不見了身影。或者說,在彩電業內已經可以劃出一些小圈子,這些圈子里幾乎沒有了傳統彩電企業的發言權。這種變化既是筆者所謂的產業權力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