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夏普在國內彩電圈的出鏡率高速上升。其在樂視、聯想,以及鴻海的三角關系中的尷尬情景不由浮出水面。
5月27日,夏普中國彩電事業部門發布聲明,對樂視在宣傳中稱的“樂視、夏普、高通、鴻海”四強攜手理論,進行反擊。夏普(中國)發布聲明稱,并沒有與樂視智能電視存在任何商業合作或聯系。
對此,樂視則指出,樂視彩電采用了“夏普十代線”的液晶屏幕。而彩電業界,很多彩電巨頭都即生產彩電,又出售液晶屏幕。很多彩電品牌的產品,包括三星這類世界巨頭的“屏幕來源”都不單一:不僅采用自家屏幕產品,也向很多“潛在競爭者”購買液晶屏幕。從樂視的表現看,樂視更傾向認為,在此基礎上說樂視彩電具有“夏普屏”的技術基因和支持,并借此宣傳“合作”并無不可。
但是,對于夏普中國,卻至少有以下問題要考慮:第一,夏普屏是夏普電視最大的賣點和技術精華所在,樂視公然宣稱使用“夏普合作”這類字眼,必然稀釋夏普品牌彩電的市場吸引力;第二,中國彩電市場一直是夏普最大的海外彩電市場,同時,中國市場還在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彩電單一市場,中國市場對于夏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在夏普連續幾年巨額虧損的前提下,尚在盈利的中國彩電銷售事業是現金奶牛之一,夏普自然不會坐失市場;第四,樂視彩電采用的超低價策略(無論樂視如何宣傳他的新商業模式,至少在一次性成本上,樂視的電視是超低價的,而且消費者未必會長期使用樂視電視欣賞樂視網的付費服務),直接談論了夏普彩電在國內市場的價格體系。
擁有以上四點理由,就難怪夏普對于樂視的反擊如此強烈。分析認為,樂視彩電短期內難以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份額。如果不是其在宣傳中直接點名道姓的加入夏普,夏普可能會和其他彩電企業一樣,選擇不直接面對樂視的各種言論和市場動作。
樂視占盡風頭,聯想加入“傍大款”軍團
在樂視的彩電市場營銷策略上,第一步是聚集人氣。而號稱使用夏普屏,是四大巨頭合作的產物的“超級電視概念”,比較虛幻“新商業模式”,必然更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更多的人氣。
在彩電業界,夏普屏曾經是“最好”的液晶電視的標志。為了維持液晶之父產品的美譽,夏普更是曾經一度公開宣稱“不對外出售任何夏普屏給競爭對手”。“夏普屏”是夏普三十年精耕細作液晶顯示市場贏得的口碑認可,被認為是夏普液晶產品最重要的軟資產,是很多消費者購買夏普液晶電視機的核心原因。
通過在宣傳上觸動夏普“液晶之父的技術優勢”這個利益點,樂視一定會“贏”:如果夏普不接招,那么采用夏普屏和“與夏普合作”就會成為樂視彩電的最大賣點之一;如果夏普接招,那么更好——樂視的營銷戰略會更為成功,其市場影響范圍會更大,更多的人會知道樂視采用的是“夏普屏”。
事件發展到現在,通攬各方媒體的關注程度,已經足以證明樂視此番戰略的成功。媒體對樂視涉嫌造假的報道,意外的宣傳了樂視電視的夏普屏賣點,雖然樂視因此停牌,但是這個免費廣告卻實實在在的做成功了。不過,從夏普屏上“揩油”的不止是樂視。
6月5日,聯想攜手京東、夏普,在京召開主題為“私享影院,智造完美風暴”的智能電視新品發布會。聯想宣布與夏普在研發制造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推出了雙方共同打造的60寸旗艦產品K82。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音視頻事業本部總經理藤澤貴明等出席了本次發布會。
聯想與夏普的合作無疑是官方的、正大光明的。不僅涉及到聯想電視采用夏普液晶屏幕產品的供應鏈關系,甚至聯想60寸旗艦還是夏普代工生產的。聯想K82,由聯想提供產品設計和用戶智能功能體驗解決方案;夏普提供音質、畫質技術,以及液晶面板等關鍵零部件支持,并由夏普以精良的工藝負責整機制造——這實際上相當于這臺電視機的絕大部分是夏普原裝產品。
分析認為,聯想與夏普的合作,在旗艦產品上引入夏普技術,將有助于補足聯想這家IT企業在彩電和顯示性技術領域的“弱勢”。同時,夏普可利用和聯想的合作拓寬銷售渠道,獲得現金流的支持。此外,另有消息稱,聯想有意愿收購或者注資夏普在國內的彩電整機工廠。而這些工廠,原本是計劃出售給鴻海的。
雖然聯想和樂視的智能電視都采用夏普屏幕,但是二者獲取的渠道卻不一樣。聯想是正式的和夏普合作,樂視則是擦邊球。
樂視超級電視的生產方是全球IT代工巨頭鴻海。其電視機的硬件技術和供應鏈也掌握在鴻海手里。樂視自己擁有的只不過是一個OS界面和后臺服務支持。甚至,樂視超級電視的售后服務也被外包給了另一家國內家電企業負責,而與樂視無關。——在樂視超級電視中,樂視只是系統和應用服務商和品牌貼牌商。
樂視超級電視關鍵的夏普屏和高通芯,實際上也是由鴻海采購。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彩電代工巨頭,鴻海的采購實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是不容質疑的。同時,他還是夏普液晶面板十代線的并列第一大股東之一。
2011年夏普巨額虧損,同時數千億日圓的債務也面臨到期。無奈之下夏普只能斷臂求生:將十代線工廠的37.61%股權出售給鴻海,以獲得現金支持。同時,鴻海還要負責十代線工廠的半數產能的消耗。這對于已經擁有群創這家全球一流液晶面板子公司的鴻海,本應該是錦上添花的生意。但是,此后鴻海卻發現,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夏普位于日本的十代線工廠,雖然是全球最先進的液晶面板線,但是也是一條成本最高的生產線,同時該生產線適合的產品還是市場占比不高的60英寸級別大尺寸顯示單元。對比之下,鴻海的代工業務主要面向的是中低端彩電產品線,缺乏高端彩電產品線:像索尼、東芝等品牌企業,更傾向于自己生產制造高端電視,而只外包中低端產品。
對于以上矛盾的解決,鴻海本期望依賴于代工蘋果智能電視產品。甚至,2012年中已經有消息稱,鴻海在試制蘋果彩電的樣機。不過,期待中的蘋果智能電視卻并未出現。而進入2013年以來,蘋果還降低了蘋果手機等其它產品在鴻海系的代工比例。
在這樣的背景下,鴻海不得不千方百計的“尋找”日本十代線的產能出路。與樂視的合作只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在樂視旗下,為何以往高端的夏普屏,會打出低端價位的原因:因為這塊夏普屏不是夏普的夏普屏,而是出自鴻海系:鴻海目前最關鍵的任務是消化產能。
樂視究竟能不能打“夏普屏”的名號
從事實角度,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夏普和樂視之間沒有任何直接的合作關系。即便樂視拿到了夏普屏,也是屬于鴻海的那一部分,而不在是傳統的夏普十代線的夏普屏。
實際上,即便是日本十代線,也已經不帶掛“夏普”的名號。12年7月份夏普新界十代線工廠正式改名:夏普顯示器產品公司(Sharp Display Products,SDP)變成了“Sakai Display Product”。由十代線名稱的去夏普化來看,樂視采用十代線產品的屏幕,就宣稱與夏普聯手合作,是非常不合適的。
而在業界類似的事例并不只有這一項。比如,創維電視大量采用韓國LG的屏幕,但是在宣傳上創維一直“多突出硬屏”概念,而不是LG的概念。因為LG的液晶屏幕來自于子公司LGD,雖然LG是其老板,但是畢竟這是另一層的商務關系。
再比如,鴻海不僅供應樂視十代線屏幕產品,也供應于其他品牌。今年初,鴻海從美國引入了睿俠電視品牌,其產品就是主打十代線屏幕賣點的60寸液晶電視。對于睿俠這個品牌,在國內市場鴻海幾乎是軟硬全包的模式在操作。但是在其產品的官方宣傳中,卻幾乎不見“夏普”二字,代之的是“日本十代線”。
由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到,此次樂視的做法是不符合行業內的傳統的,同時也極可能不符合鴻海的本意:既然鴻海在睿俠產品上沒有使用夏普字眼,可見在鴻海負責的十代線50%產能的產品上,鴻海極可能沒有得到使用“夏普品牌”的授權。——這也是保護夏普的合理利益的必然要求。
因此,雖然樂視采用了十代面板線的屏幕,但是卻與夏普沒有任何直接關系,甚至鴻海也與夏普屏沒有直接關系。對于那個踩著鴻海的鼻子,瞪著新界十代線工廠的臉才能勉強看到的夏普LOGO,樂視的貿然提及是非常不妥當的。
樂視、聯想、鴻海以及夏普之間的“屏幕”和合作糾紛不會有真正的結果。因為夏普的利益早在2012年,在其接受鴻海入股新界十代線工廠的時候,就已經注定被傷害。只是,現在夏普的這種利益傷害變得更為厲害,從被稀釋甚至成為了一種犧牲!
夏普十代線、新界工廠一半的產能出售予鴻海的時候,夏普就需要意識到,即便蘋果彩電如期上市,也不一定就是鴻海代工;即便是鴻海帶工了蘋果彩電,也沒人能保障其使用的就是夏普屏;即便鴻海代工蘋果彩電、并使用夏普屏,也未必就能消耗十代線50%的產能。這也就是說,夏普從一開始就應該明白,鴻海入住十代線后,金貴的夏普屏,必然通過很多渠道流通到很多難以控制的廠商手里,并在終端產品上和夏普自己的彩電產品競爭。更何況,現在看來蘋果智能電視已經難產,鴻海必須千方百計消化十代線的產能。
而且,一旦夏普十代線面板向外流出,其它采用者或者隱性、或者直接的就會使用液晶顯示界大名鼎鼎的“夏普屏”的口號宣傳產品。這一點夏普幾乎沒有辦法真正做到的有效控制。
夏普的另一個頭疼之處在于:即便是在業界人士都清楚,一條液晶面板線可生產很多種技術類型、品質差異的產品的背景下,夏普自己也很難將這句話說出口——夏普不能說夏普屏也有好有壞,有高低檔之分。如果夏普這么說,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會是合作伙伴鴻海。
所以,夏普的利益,尤其是核心的,30年堅持打造的液晶之父、夏普屏的美譽,在去年就已經注定不再屬于夏普一個人。這項軟資產已經被很多競爭者利用。更為重要的是,樂視超低級電視的價格,6999,已經觸動了整個夏普屏產品線的定價原則。這種破壞性的價格的出現,以及被鴻海的允許,不僅會稀釋夏普屏的市場價值,同時也會逐漸損害夏普30年液晶技術堅持所形成的市場認可和認知形象。
在6999和夏普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夏普的品牌利益無疑已經不是簡單的被競爭和稀釋,而到了被“刻意”犧牲掉的水平。這也是夏普為何對樂視反映如此強烈的更深層原因。
破壞者樂視、無奈者鴻海、合作者聯想、犧牲者夏普:這就是現在這四者之間最真實的關系。
鴻海需要的是消化產能,這一點上也許樂視能幫他;聯想扎扎實實想做彩電、做PC+,被卷進這場對其無害的爭議只是偶然;樂視很希望進入彩電圈子,但是這個圈子水很深,玩正面競爭自己沒有足夠的實力,因此只能做現有規則的破壞者:從打破的世界中尋找成功的縫隙和機遇;但是對于夏普,自己無論怎樣的表現、或者不表現,都是利益的犧牲者——從利益角度看,夏普寧愿不要站在目前這種輿論的焦點位置上(但是這種假設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