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索尼、夏普、松下等選擇在新興市場和歐美市場戰略收縮的情況下,TCL多媒體將2012年的出貨量目標提升到1380萬臺。去年,TCL液晶電視出貨量達到1086萬臺,位居全球第七。
日系敗退的機會
“雖然日系品牌的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與其公司管理架構原來存在的致命缺陷關系最大,這種缺陷是其自身調整難以克服的,所以日系消費電子的衰退有一定的必然性。”李東生如是告訴本報記者。
在今年2月TCL集團的全球經理人會議上,過去幾年一直沒有再提到銷售收入目標的李東生,再次提出了三年內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的戰略目標,而且要進一步推動海外市場銷售占比的提升。
索尼、夏普等日系消費電子品牌在液晶電視領域的衰退,與摩托羅拉、薩基姆等在手機領域的衰退一樣,都給中、韓消費電子品牌帶來了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機會。
日系消費電子巨頭在平板電視領域市場份額的萎縮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的,雖然2009年日本政府通過消費返點等政策拉動了本土市場,但是在全球范圍內日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節節敗退,其大部分市場被韓國的三星和LG電子搶走了,中國品牌只是搶奪了其中不到5%的份額。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的最新報告,去年第四季度TCL多媒體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99%,而排在第六位的夏普則為5%,今年第一季度TCL多媒體就有望超過夏普成為行業第六位,當然TCL在電視領域的份額爭奪還面臨著創維、海信等其他本土品牌的競爭。
李東生告訴記者,“韓國企業目前在電視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接近40%,其接下來如果繼續擴張,其規模成本的邊際效應可能出現遞減的情況,所以接下來TCL、海信等中國品牌將成為承接日本品牌留出的市場份額。”
在索尼、夏普等日本品牌紛紛將2012年出貨量目標下調10%以上時,TCL多媒體卻提出2012年出貨量要上升27.1%至1380萬臺的目標。
同樣在通訊產業領域,TCL通訊2011年的出貨量達到4360萬臺位居全球第十位,而2012年其整體出貨量目標確定為5000萬臺左右,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要突破1000萬臺,特別是在中、美等主流智能手機市場找到突破點。
李東生抓住日系品牌衰退的機會盡快做大規模是其多媒體和通訊產業的既定目標,但是其投資245億元建設的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則成為其上市公司業績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雖然華星光電8.5代線今年1月已經達到82.37%的良品率,但是從去年9月開始進入資產折舊的華星光電在爬坡期已經出現了超過1.7億元的虧損,而隨著其爬坡期結束出貨量增加其虧損額將進一步提升。
對此李東生告訴本報記者,“在全球液晶面板由于供求失衡導致的行業性虧損中,華星光電馬上實現盈利是不可能的,2012年公司已經做好了其因為資產折舊出現非現金虧損的預算,但是即便虧損其現金流依然將是正的。”
李東生說,這次虧損的源頭是三年前行業盈利期韓國和臺灣地區面板廠商的大規模投資導致的,當時新增加的高世代線就達到6條,而歐美債務危機又導致了全球需求增長放緩到個位數,這樣就出現了供過于求的情況,而2009年全年新增加的高世代面板產能只有TCL和京東方兩條,而市場需求又在緩慢恢復,這樣預測到2012年下半年供需達到平衡,最遲2013年初就可以。
按照計劃華星光電全部達產后出貨量將達到1400萬片以上,而年底良品率將達到行業平均的92%以上,而僅僅TCL多媒體的電視出貨量就達到1380萬臺,所以其銷售渠道沒有太大問題。
對于三星、LGD,以及京東方正在投資的OLED面板生產線李東生也同樣保持了關注,他告訴本報記者,“雖然電視用的大尺寸OLED面板技術還不完全成熟,5-8年液晶電視依然是市場主導者,但是對于OLED面板技術我們也開始布局,今年底前要投資建設一條4.5代OLED的試驗線。”在華星光電現有220位外籍技術人員的基礎上,還計劃新招聘40-50名技術主管,其研發方向將是OLED和低溫多晶硅等新顯示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采訪中李東生沒有再提到建設第二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計劃,顯然華星在8.5代線后的投資重點也將轉向OLED,以避免重蹈CRT向平板技術升級中落伍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