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已經走向消亡
在智能電視市場,新型彩電和傳統產品已經大不相同。以顯示畫面的效果和廣播電視信號處理為中心的彩電技術已經讓位于以液晶顯示產業和計算性能為核心的新型彩電產業技術來源結構。
在這一過程中,彩電產業的上游支撐在變化:對CPU等半導體產品和技術的依賴空前強化;彩電產業的消費標準也在改變:以往突出顯示效果的營銷策略,讓位于新的重點——計算能力;彩電市場的參與陣營更在變化:聯想、小米或者蘋果這類新玩家在改變市場規則;彩電消費者的應用變化更大:美國40%的青年人已經不再使用廣播電視信號,而是依賴于網絡視頻內容,完成PC或者TV前的娛樂……
這些新的變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以一個“大盒子”接收顯示無線或者有線的廣播電視信號的呆板的應用形式正在消失。
國內的研究數據也表明,在城市市場、基礎網絡環境更好、平均文化層次更高的細分人群,年輕人花在網絡上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傳統“電視機”。利用網絡獲得娛樂視頻和音頻內容,獲得新聞資訊,具有實時性更高、可互動性更強、完全自主點播,徹底告別電視臺節目單式的觀看方法的優勢。
用不了多久,大多數年輕人花在電腦和手機上的娛樂時間就會遠遠超過花在傳統彩電產品上的時間。電腦和手機離人手一臺的差距已經不遠,傳統彩電應用被曬在一邊的日子幾經到來。這種消費結構的變化,也在影響廣電網絡自身。
三網融合一直是廣電網絡的夢想:但是這只是廣電網的一廂情愿的夢想。隨著電信網絡光纖入戶和高速化的部署速度的加快,甚至手機3G網絡的日益完善,都已經使得這些網絡能夠完全代替廣電網傳輸“視頻內容”,甚至是高清視頻內容。
對比之下,廣電網在入戶端,即便新建的樓宇還以同軸電纜為主(電信網絡已經以光纖入戶為主),不能滿足未來G時代的帶寬使用要求;廣電網雙向改造后的運行和使用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廣電網在農村、城郊和商業樓宇的覆蓋能力遠遠落后于電信和通信網絡;同時在骨干網上,廣電網更是多以城市網為主,沒有全國統一的骨干傳輸系統,更沒有高速海外接口可用。
一系列的現實殘酷的表明,廣電網離三網融合的距離不是在越走越近,反而卻被另兩家落下的更遠。
實際上,所謂三網融合的愿景,本質就是傳統單一方向、被動的、廣播方式的廣電網的升級和消失。未來消費者的需求是高速、互通、互聯的網絡。這些特點都是傳統廣播電視網絡所不具有的。
當消費者的影音娛樂完全可以離開電視網絡,當傳統廣電網的融合改造步履維艱的時候,在碰上智能電視技術的成熟、普及,消費者的彩電消費習慣向互聯網型加速轉變,談論“電視”的消失就已經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一個正在發生的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