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TV:速度定成敗
小米手機從上市到銷售突破500萬臺,也就一年多的光景。這已經是國內手機市場一個難以超越的神話。而隨著小米決定進入智能電視市場,拋出智能盒子,是否小米速度會再次帶給業界一個驚喜呢?至少,從小米盒子的前期準別時間看,小米盒子已經超越了小米手機一半的速度。
對于小米,研發一款盒子要比研發彩電整機更為簡單快捷,同時風險也更小。但是,盒子作為戰略的第一步,卻不能代替“整機”的魅力。至少,眼下彩電消費市場的習慣還是“整機選購”,而且對于這種趨勢,沒有明確的即將改變的誘因存在。對于觀察界,最關注的問題也在于,“誰會在聯想之后,成為在國內市場第二個推出智能電視整機的非家電企業”!
與智能手機現在的市場滲透率比較,后期之后智能電視的發展速度不止快上兩倍。導致智能電視快速普及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兩點:第一是彩電企業的強力推動。彩電市場是一個品牌集中度和高的市場,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索尼、三星、夏普8帶品牌占據了整體市場9成以上的份額。這些企業一致推動智能電視普及,市場主要型號產品、尤其是中高端產品全部標配智能功能,使得消費者想不買智能電視都難。第二,彩電市場是一個超前消費市場。彩電產品應用壽命長,消費者喜歡超前功能的產品。作為客廳門面,消費者有喜歡購買高檔一些的產品。以上兩個因素相互左右,成為智能電視市場,在內容匱乏的不利條件下,跨越式成長的關鍵。
但是,智能電視市場如此迅速的發展,并不利于新手們“有條不紊”的布局。消息稱,聯想在今年五月推出形象性的高端智能電視以后,已經考慮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經濟性的產品。聯想智能電視這一策略如果實現,其從高端到普及型產品的發展速度,將超過聯想智能手機從高端到普及產品發展速度的3倍以上。
實際上,智能電視在今年年底完全可以達到4成的銷售占比。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智能電視的銷售量大多數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和城市市場——相對的農村市場則銷售比不高。這種局面將使得智能電視的主要需求市場:城市市場的智能電視的銷售占比要遠高于4成,甚至達到6成以上。
這些數據和事實說明,留給小米之類企圖從盒子到整機“緩慢跳躍”的競爭者的時間一件不多。雖然,即便在智能電視全面成熟的市場階段,新手也未必沒有進入的空間——但是那必然是一種成本比較高的進入新市場的方式。
正因如此,小米推出智能盒子的消息讓人感覺有些突然。因為小米需要靠速度贏得時間,并靠贏得的時間降低進入智能電視產業的風險。
2012年10月的彩電旺銷季中,雙核智能電視已經成為新的熱點。智能電視實現雙核化的速度遠超過此前的智能手機。而不久的將來,或者就是明年春季,四核智能電視也將進入普及時期——實際上,分析界認為四核技術在電視上要比手機上普及的更快,因為電視機沒有電池待機時長這類“移動性”的考量需求。
在智能電視技術日益前進,智能電視普及率火速提升的背景下,也就不難理解借助盒子或者其他形態進入智能市場的企業為何“最近兩月扎堆”而來。小米、樂視、聯想,還有可能的蘋果、創維的云主機,這些玩家誰能最終把握住智能電視跨越式的革命速度,誰就將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