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協調推動盡快發放電信、廣電雙向進入業務經營許可證;鼓勵各地探索適應當地實際的三網融合發展模式;指導地方加快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控平臺建設,推動從國家、行業、企業3個層面健全完善網絡信息和文化安全保障體系。”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三網融合是工業和信息化部2012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工業和信息化部鼓勵因地制宜探索三網融合發展模式。
與之相呼應的是,近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包括天津、重慶、石家莊、西安在內的42個城市入圍。
按照國務院推進三網融合工作的階段要求,2010-2012年為試點階段,以推進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階段性進入為重點,制定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不斷擴大試點廣度和范圍;加快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升級改造,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初步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2013-2015年為推廣階段,將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推進三網融合。
在布局中推進
“早在2009年全國‘兩會’時,三網融合就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三網融合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其所涉及的廣電業、電信業和互聯網產業都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而且我國在這3個產業領域已具有良好的應用基礎,產業體量巨大,推進三網融合符合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發展戰略。”賽迪顧問消費電子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顧成建向記者表示,在國務院確定的發展路徑下,伴隨第二批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公布,三網融合由之前的重點試驗向縱深挺進。除此之外,第二批試點地區(城市)的構成上更加貼近二三線城市,為今后三網融合在全國全面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網融合第一階段的12個試點地區(城市)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第二階段推出42個試點城市是國家希望通過大面積的試點真正落實三網融合。”顧成建認為,第一階段三網融合的試點工作基本達到了預定目標,通過第一階段的經驗積累,加上新公布的第二階段的42個試點城市,試點的大幅擴容以及區域經濟形態的不斷輻射擴大,三網融合推進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三網融合作為一種發展趨勢,不管是第一批試點還是第二批試點,都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以后更好地推進三網融合打下基礎。” 對于三網融合試點的全國布局,廣電行業知名專家、視訊中國副總經理包冉認為,三網融合的試點幾乎遍布全國,是政策在持續推動三網融合,但在更大意義上是表明“政策退出”,是在淡化今后三網融合推進過程中政策層面的影響因素,而更注重市場行為的演變。
包冉分析認為,第一階段一年多來的試點工作取得進展,三網融合總體上的方向和目標已經為各方所接受,數字雙向電視、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已經成為各方認同的三網融合重點。
“啟動第二階段的試點是按照國家既定的部署在一步一步落實。” 顧成建表示,三網融合目前還處于大力推進階段,產業初具規模。根據賽迪顧問的研究結果,2010年我國三網融合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目前,三網融合產業聚集區域分布在廣電業、電信業和互聯網產業集中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已經形成了“東部沿海三大區域集聚”的產業發展空間格局。未來,三網融合真正實現落地,其產業鏈將催生上萬億元級的市場規模。
產業影響長遠
在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公布當天,中視傳媒、華誼兄弟、拓維信息等產業生態系統內企業深受資本市場追捧,股價大幅上漲。而三網融合第二批試點啟動對于產業和企業的影響,業內人士看法不一。
陜西廣電網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有線電視網絡運營,該公司證券部人士表示,地方上還未出臺具體的細則,隨著三網融合試點地區的擴大,對于企業來說壓力與機遇共存。“壓力主要是競爭對手更多;機遇則是隨著網絡改造的推進,將推進增值業務的發展。公司計劃繼續推進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并將發展高清互動作為重點” 。
拓維信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認為,任何項目的推廣都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時間讓用戶更多地了解,該公司業務形態主要以運營商為主,以技術平臺為支撐,隨著渠道的拓寬,未來用戶會越來越多。“不過,從目前的推廣效果看,用戶雖然有一些增加,但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三網融合間接對公司發展有利,它對新媒體和新技術都有推進作用”。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方面表示,“長期來看是有利的,隨著內容通道的增多,以后公司向新媒體拓展、布局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證券部人士則表示,“我們并沒有感受到什么利好”。
三網融合涉及的產業環節眾多,總的來說,三網融合產業可分為設備提供商、軟件與系統提供商、內容與應用服務提供商、終端產品提供商和網絡運營商等環節。包冉認為,政策的扶持對于三網融合產業來說,無疑將帶來長期利好影響。上市公司在股市的表現只是曇花一現,對于長期耕耘在三網融合領域的企業來說,真正的利好影響長遠。
顧成建表示,2012年,三網融合工作將以基礎網設施改造為重點,下一階段,內容與應用服務、增值服務以及服務配套運維系統領域的企業將獲得較大發展機會。值得一提的是,三網融合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充滿機遇,轉型后的互聯網企業將在三網融合產業內成為一大亮點。
未來充滿變數
盡管三網融合一直在推進,但三網融合從1998年開始提出,至今已13年有余,第一批試點從2010年7月開始也已歷經一年多,遲緩的步伐表明我國三網融合在監管、體制、業務等層面上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三網融合進程緩慢,不是因為產業推進不力和技術不過關等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體制,是中國特殊的國情決定的。” 顧成建指出,廣電系和電信系的三網融合之爭由來已久,廣電方面把控著內容主導權,一直覬覦寬帶業務,在市場方面缺乏有效的競爭實體與電信運營商相抗衡。若無法真正消融各方爭端,三網融合的未來不容樂觀。
“‘十二五’末,也就是在2015年,三網融合的成績才會有定論。在此之前,一切充滿變數。” 顧成建表示。
“三網融合利益各方在博弈的說法是一個偽命題。”包冉認為,廣電系和電信系都是國有資產,不存在真正的誰是誰非問題,在產業規模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矛盾會顯得比較突出,只有大力發展三網融合產業,在實現增量增長的情況下,各方的矛盾才會慢慢減少。
“三網融合以前是一個技術命題,現在是一個產業命題,今后將會是一個文化命題。” 包冉表示,三網融合的本質是要拓寬文化產品的流通渠道,打通文化信息的傳播渠道,在國家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前提下,三網融合推進的深入與否,直接與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程度相關。
“2012年,三網融合新的終端形態將會出現,智能電視將成為最大熱點。” 顧成建認為,智能電視可以視為放大的手機顯示屏和平板電腦,如果三網融合能夠推出真正融合后集成的終端產品,將會成為是三網融合在國內推進成功的標志。
“理想的三網融合有三個層面的內容。”包冉表示,“在宏觀層面,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任何資本能無歧視地進入,尤其是放開民營資本的進入,比如來自互聯網的力量能夠占有一席之地;在中觀層面,所有設備制造商、網絡運營網和內容服務商等能夠享有均等的發展機會;在微觀層面,是大眾能享受到高性價比的數字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