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問題不斷被曝光,食品安全成為人們心中的“痛”。2012年,多地政府已經將“抓好食品安全”列入重點民生建設工程中。
解決食品的安全問題迫在眉睫。1月14日廣東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不少政協委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政協委員葉小舟認為應從源頭抓起,從食品生產過程中著手。加強對食品原料的生產條件、工藝以及原料供應商的資質等的監管力度,在強調準入制度的同時加強市場監督。同時加強對農副產品生產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食品安全生產意識,提高生產人員素質。
政協委員譚練則提出應該讓生產過程透明化。政協委員余慶安建議建立一個企業誠信體系,認為誠信缺失是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的癥結之一。
事實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協委員李仙花表示,抓好食品安全問題,要靠完善的監管制度來保障。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關鍵是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同時還要加大科研力度,加強食品安全檢測的能力。“要在全社會大力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這不僅是維護正常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從根本上鏟除滋生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贓枉法等丑惡和腐敗行為的土壤。”
會上經過討論提出,應引入物聯網技術構建食品安全聯網體系,對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全程進行技術監控,掌握運輸流向和末端處置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除物聯網技術之外,通過視頻監控技術對于推廣食品安全信息化網絡監管也是有效途徑之一。利用視頻監控對食品生產、加工、儲運、消費領域進行有效監控。通過構建食品安全物聯網,實現對食品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構建一個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平臺,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