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業持續低迷,索尼、東芝、日立希望通過“聯手”,打破這種僵局。
早在8月,就有消息稱,日本電子業三大巨頭—索尼、東芝、日立將合并顯示器業務,日前終于塵埃落定。11月15日,在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的牽頭下,索尼、東芝、日立這三家公司簽署了一項戰略協議—將旗下的面板業務整合,聯合成立日本顯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
“三家‘抱團’的企業均是日本老牌家電企業。聯手之后,無論對它們各自抑或是整個面板業生態都有極大影響。”業內人士均對此消息如此表示。新公司成立后,將占據全球中小型面板21.5%的市場份額,超越夏普與三星,躍居全球首位。
家電產業問題專家、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這是日企在無法與韓、臺企業“單挑”的情況下,采取的“抱團取暖”行為。而這一行為能否帶來“協同”效應?又是否會給韓、臺企業帶來沖擊?我國面板企業又如何面對三巨頭的聯手?這一切問題令人關注。
三日企“抱團取暖”
11月27日,索尼(中國)公關部副總監姜京源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在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的牽頭下,索尼、東芝、日立這三家公司簽署了一項戰略協議。INCJ是一家具有半官方色彩的投資基金,由日本官民共同出資、由日本政府主導。
協議稱,三家公司將整合旗下的面板業務,聯合成立日本顯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公司將于2012年初開始運營,共同研發、設計、生產中小型液晶面板。
據索尼官方網站內容顯示,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出資2000億日元(約合26億美元),占日本顯示器公司70%的股份,索尼、東芝、日立則各持10%的股份。
新的公司成立后,總部設在東京,將于2012年初開始運營,產品主要覆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所需的中小型面板。
另外,松下也于11月15日宣布,與INCJ達成基本共識,決定將旗下位于千葉縣茂原市的液晶電視用面板工廠出售給Japan Display,而Japan Display也將于該家茂原工廠內設置中小尺寸面板新產線。該工廠目前每月可生產大約60萬臺液晶電視機。松下方面表示,將和INCJ于2011年12月底前簽署具法律約束力的正式契約,并預計于2012年5月前完成出售手續。
如此一來,INCJ等于集合了四大家電企業的面板業務。但是,新公司成立之后,仍存隱憂—索尼、東芝和日立只在新公司中各占10%的股份,享有同等發言權。三家公司何以維護自身利益,公司決策如何平衡三家利益,仍是一個難題。
日本顯示器公司方面表示,計劃以200億日元的價格,從松下手中收購茂原六代廠用來生產中小型面板。但東芝則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收購成本或許比重新建廠更高,有與索尼在石川縣或愛知縣設立新廠的打算。在持股比例相同的情境之下,如何平衡各自利益,明顯是一道難題。東芝(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霞回應稱,關于新的公司,先由INCJ提出經營統合的建議,然后各個公司經過多次的協商之后達成了業務統合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