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電視
過去一直在高速增長的平板電視市場,今年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幾家權威市調公司紛紛調低世界平板電視的出貨預測。善于制造市場話題和新概念的國產彩電廠商,包括TCL、創維、海信、海爾等6大國產彩電品牌不約而同轉戰“云電視”,提出了云電視新概念。
今年8月,海爾發布了全球首款“云電視”,隨之,創維、海信、TCL、康佳等品牌紛紛跟進。
什么是云電視?云電視是云設備的一種,是云生活的載體,是未來家庭最核心的云端,是未來家庭云生活的中心。云電視時代,廠商將為消費者提供龐大的云端服務,用戶使用時只需從云端調用所需資源,而不再需要通過電視機本身升級和安裝程序。“換句話說,云電視的技術重點從目前的硬件轉向后臺和內容服務。”有說,云電視有可能改變人們對電視的定義。TCL早就開始構建“云生活生態圈”,牽頭成立了歡網技術有限公司,還部署了多種云終端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云電視、智能家居等,致力于實現“一云多屏、一云多端、多屏共享”。創維則看到了三網融合、三C融合、三屏融合時代電視產業的未來。
迄今為止,百年全球彩電行業的發展史,實質性的技術革命只有兩次: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CRT(彩色顯像管)電視到平板電視(包括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如今中國推出云計算,云傳播,云電視,亂云飛渡,云深不知,而三星、Sony、夏普、松下等國外大牌廠商則都冷眼觀望,按兵不動。云電視實際與兩年前出現的聯網電視和一年前出現的智能電視概念,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
3D電視
自從Sony喊出“2010年Sony要將3D電視帶入家庭”揭開了“3D元年”的序幕,此后Sony、松下、三星與LG四大天王相繼積極推出自家的3D電視,但據統計,到2010年底,世界3D電視總出貨量不過320萬臺,與原預計600萬臺相去甚遠,主要原因是價格過高,內容太少。但在平板電視走向成熟,增長趨緩的前提下,3D電視市場卻有增長加速之勢,據報道,今年第二季度出貨量環比增速從第一季度的4%提升到了9%,出貨金額更激升近2倍之多。
3D電視盡管發展不算快,但市調公司In-Stat預期,近幾年內即將會出現新的變局,買氣轉旺,2015年擁有3D電視的家庭將達3億,40英寸以上的數字電視都可能具有3D功能。StrategyAnalytics市調公司在《全球3D可視設備銷售預測》報告中也指出,2014年34%的美國家庭將擁有3D電視,西歐更快,屆時擁有3D電視的將占到42%。至于包括3D電視、3D電視機頂盒、3D藍光播放機、3D媒體播放機、3D手機、固定和可攜的3D游戲機在內的所謂“3D可視設備”,2011年的銷售將大增89%,達9500萬臺。歐、日、美是世界3大市場,2011年合計將占世界市場的93%。預期到2014年3D可視設備的世界擁有量將達9億臺。
3D顯示征服了電影院,正走入家用電視,下一步更將侵蝕移動裝置,移動裝置顯示屏尺寸小,根本不宜戴眼鏡,裸眼3D技術更至關重要。繼華碩在今年6月臺北Computex國際電腦展上展出裸眼3D筆記本電腦后,東芝即于7月率先上市裸眼3D筆記本電腦,據聞三星與其他大廠商也將加入這一戰局,沉寂了一陣的3D筆記本電腦市場,下半年將熱鬧起來,重起波浪。LG在8月出售Optimus3D手機,臺灣宏達電馬上推出3D手機接招,夏普也發布了高端裸眼3D手機,并行銷中國,售價4500元左右,約與1臺普及型3D電視機價格相當。他們都采用雙視角屏障式(ParallaxBarriers)裸眼3D顯示技術與Android操作系統,配置雙核CPU、3D影像處理功能,并支援雙鏡頭3D攝錄影像,無線DLNA/HDMI影片傳輸等等,彼此技術十分相似,隱約可見其標準。
智能3D手機整合了運算、通信、娛樂、攝影、導航于一身,更能滿足務實應用和生活樂趣,成為絕佳發展平臺,因而甚至比3DPC或3D筆記本電腦更有發展潛能。
多家媒體展望2011年時都把3D顯示列為優先發展項目,裸眼3D顯示已首先在移動電子設備上尋得突破,帶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未來3D平臺發展的三部曲都將是—3D技術,3D應用和3D內容,尤其3D內容被特別稱為王道。總之,當今平板電視業需求下滑,收益降低,轉向3D,特別裸視3D乃圖新謀變、期待未來之重大商機,但需戒急用忍,不可湊合,唯有充分準備,誠信經營方為上策,成功乃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