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平板電視廠商而言,春季新品發布除產品層面的意義之外,還是展現品牌研發實力和戰略布局的良機。區別于往年中外品牌爭搶同一個賣點,今年的平板電視市場,似乎出現了外資品牌主攻3D,而民族品牌則主打互聯網概念的“兩邊倒”苗頭。
3D電視方面,包括三星、LG、索尼、夏普等外資品牌,以及創維、長虹、康佳、海爾、TCL等民族品牌均發布了具備3D功能的電視新品。不過,在上市銷售方面,民族品牌目前似乎并不急于將3D電視投放市場。據了解,目前在各大家電賣場上市的3D電視僅有三星和LG兩個品牌的寥寥幾款產品。
反觀互聯網電視方面,康佳深圳發布了LED98、LED97、LED88、TV96、TV86五大系列網銳新品。同期,TCL發布了P11系列第二代mitv互聯網電視。3月31日,海信發布了藍擎LED T29系列,實現了互聯網、3D與LED三大技術的結合。此外,長虹、同方等民族品牌也都不約而同地推出了具備互聯網功能的平板電視新品。
從春季新品發布的力度來看,民族品牌主打互聯網功能已成定局,而外資品牌則意欲通過3D電視快速入市搶先布局。表面上看起來是3D與互聯網兩大技術的競爭,實則是民族品牌與外資品牌在戰略上的較量。
事實上,互聯網電視不但技術更為成熟,應用環境更是相對成熟。實際上幾年前互聯網電視就已經向市場探路,不過,受到互聯網電視牌照問題的困擾普及進程受阻。進入2010年,國家加快了三網融合進程,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向包括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以及杭州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發放了首批互聯網電視牌照。而各平板電視企業也紛紛借助合作的模式間接取得了合法的網絡視頻經營權,從而打通了互聯網電視的關節。數年的鋪路也為互聯網電視贏得了較高的用戶知名度。
3D電視技術的應用環境目前尚處于相對不成熟的階段。目前國內尚沒有專業3D電視頻道,造成了3D片源的稀缺。而用戶要收看3D電視節目,就必須佩帶沉重的3D眼鏡,業內人士分析,能夠裸眼觀看的3D成像技術5年內尚不會在民用領域普及。而部分廠商所采用的2D裝換3D技術,令畫質大打折扣,許多專業人士甚至擔心此舉會砸了3D的飯碗。
問題的關鍵還在于二者的定價。目前已上市的三星46英寸機型報價近2萬元,55英寸機型更是報出了近26000元的高價,比同級別的2D電視高出不少。而互聯網電視的價格差則沒有這么“離譜”。顯然,互聯網電視的消費者接受度更高。
某外資品牌負責人稱3D電視目前并不急于追求銷量,這樣一來,將其定位于搶先占位的“概念”產品也似乎并不為過。而互聯網電視,則幾乎已經成為今年平板電視新品的標配功能,很顯然,在戰略選擇上,民族品牌選擇了更為務實的互聯網戰略。無怪乎有人將2010年定位于3D電視元年,互聯網電視普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