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三年三網融合可帶動投資和消費6880億元。其中,電信寬帶升級、廣電雙向網絡改造、機頂盒產業發展以及基于音視頻內容的信息服務系統建設的有效投資,估算將達2490億元;可激發和釋放社會的信息服務于終端消費近4390億元;數字內容開發制作、機頂盒生產與安裝等將新增就業崗位達20萬;由此推動的固網寬帶業務將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鄔賀銓
三網融合,無論業界人士疾呼先網絡融合或重業務融合,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它已經首先迅速促動起電信、廣電兩方對于網絡建設的競爭,所涉企業正在進入收獲期。
光通信的好時代
光通信廠商正在享受這個美好時代。三網融合的啟動不僅推動廣電系大規模網絡改造的開始,更使提前感受“山雨欲來風滿樓”壓力的電信系加快行動搶奪競爭先機。
在三網融合的遠景下,網絡改造任務對廣電、電信兩方來說均屬繁重。
就廣電方面來說,一直到三個月前,國內共有1.6億有線電視用戶,其中有6500萬實現了數字化,而在這已經實現數字化的用戶中有2000萬實現了雙向化,其中只有200萬用戶真正有雙向交互功能。目前廣電各地區的網改程度不一致,其首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網絡的整合和改造,在接入網部分主要是數字整轉和雙向化改造——即對近60%用戶進行數字化轉換,此后還有超過80%用戶的“單改雙”。而NGB建設則需要人民幣上千億元的投資。
廣電的最大優勢是接入末端的入戶數量優勢,一根同軸電纜上能運營所有業務,因此現在在網絡雙向化實現得較好的地區,廣電系統采用最多的接入方式是EPON+EoC或CMTS的技術。
“今年以來廣電對網絡方面的需求明顯增加;以前我們未能進入的一些省份,今年也主動與我們接觸,表達他們對網改的需求,比如一些稍落后的西部省份,他們獲得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中興通訊承載網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同時各地陸續發出許多地區性的網絡改造招標項目,要求進行光纖光纜施工,均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完工。其中走得快的一些中、東部地區已進入農村有線電視網改造。
按照目前的一些建設情況,光通信業界預計今年廣電系PON終端用戶數量將會達到700萬~800萬戶。
“急的不僅是廣電,還有電信。廣電網絡雖存在障礙,電信網的寬帶化也需要升級,光纖到小區和光纖到大樓的工作量也不少。”深圳電信人士向記者表示。
電信系對于寬帶升級的迫切需求更多似乎來源于他們的不安全感。盡管業界普通認為電信網相對廣電網更先進、更完善,但由于三網融合政策留予電信運營業的空間似乎只剩下網絡、通道層面,電信運營商對于未來競爭的壓力不可能不存焦慮。對于他們而言,一個傳統的紓解渠道就是將自己的網絡優勢再度擴大。
“寬帶是信息化發展的基礎,從三網融合的角度出發,企業之間需要競爭,誰先建設完成FTTH網絡,誰就占據了競爭的制高點,掌握了主動權。”在今年8月的采訪中,上海電信副總工張軍曾向記者這樣表示。
對于中國電信而言,固網運營能力作為其傳統強項,也面臨企業重要業務收入來源寬帶市場的競爭壓力,尤其是國家明確提出要促進“三網融合”政策以后,在原有電信運營商搶奪寬帶市場的同時還有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廣電及其有線網絡,所以中國電信不得不采用FTTH的措施,以保障其傳統寬帶市場的競爭力。
在這樣的競爭壓力下,經濟發達的上海選擇一步到位,直接選定光網絡發展的終極目標FTTH,以之為主優先建設。
當然,出于建設運維成本和市場需求的雙重考慮,并不是很多地區都開始建設FTTH,目前仍只局限于中國電信南方和中國聯通北方的部分發達區域。但是全國范圍內,以PON接入的FTTx建設高潮已經掀起,僅中國電信一家上半年就有達幾十億元人民幣的投入和2000萬線的PON設備招標,而中國聯通于今年8月啟動最新一次寬帶接入網PON設備集中采購寬帶端口容量初步估算也將達1300萬線。
廣電、電信的密集投入再加上智能電網規模部署光接入的開始,無疑使得以光通信領域三面旗幟——烽火、中興、華為為代表的產業十分滿意。在今年年中時,華為接入網相關人士就曾表示,“2010年上半年,是FTTx開始建設以來華為落單和出貨最多的半年”。
其他在廣電領域PON建設已占據一席之地的廠商還有普天、中天科技、武漢長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