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有線網絡的雙向化,是數字電視行業內人士共同關心的話題。
截至2009年1月底,全國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用戶數已突破4500萬,占整體有線電視用戶的1/3。今后有線數字電視發展的方向必然是雙向互動,而現存4500萬用戶的機頂盒基本上是單向功能的。對于有線電視運營商而言,如何妥善將4500萬臺平移機頂盒平滑過渡到雙向,是有線電視運營商近期面臨的難題。
4500萬機頂盒或成包袱?
國家廣電總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月底,全國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用戶數已突破4500萬,占整體有線用戶的1/3。而現存4500萬臺機頂盒基本以單向為主。
但由于現有的機頂盒是數字電視發展初期的產品,已經出現了諸多不足,而要對如此大規模數字電視用戶市場的產品進行更新換代,無論從技術、資金上對運營商而言都是個考驗。4500萬存量的機頂盒是否會成為廣電運營商的包袱?
“現存4500萬臺機頂盒在兩三年內不會消失,因為有線電視雙向網改造需要大量投資,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雙向的網絡這些機頂盒將繼續發揮作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推進工作組組長丁中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個網絡的雙向化要從目前的不足5%擴展到既定目標的60%,前期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如果沒有良性的商業模式,將很難推動雙向網的改造。”
深圳市同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陳立北算了一筆賬,他告訴記者,2008年,全國已有30多個城市完成了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而廣電運營商為此投入的資金已經超過500億元,后期轉換至少需要增加1000億元。
天柏寬帶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品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個正常的項目投資,目前至少會有20%的現金收入作為利潤,但目前有線運營商并沒有獲得利潤。”
因此,在沒有找到可贏利的商業模式下,考慮到前期巨大的投資成本,廣電運營商是不會貿然丟棄平移的單向機頂盒的。
雙向規模應用還需時日
丁中認為,單向機頂盒在技術上很難升級到雙向,只能在功能上進行一些擴展,即便通過軟件、中間件來對機頂盒的功能進行升級,加載一些增值應用,但由于在單向網絡上并沒有找到賺錢的路徑,單向機頂盒實現增值業務只是一句空談。
記者采訪廣州、深圳、上海等有線電視運營商后了解到,目前現存90%的單向機頂盒上配備了原打算通過數據廣播來實現增值業務的這一功能,但運營商幾乎沒能通過數據廣播而實現贏利。
上海東方有線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九評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階段,用戶對單向的業務需求仍存在,并不是所有用戶對雙向都有需求,雙向業務的大規模應用還需要一段時間。”
銀河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欣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同樣認為:“從目前中國數字電視的發展來看,提供基本的電視服務已經滿足基本需求,從國外來看,機頂盒仍舊是以提供簡單的視頻服務為主。
”
4500萬臺平移機頂盒什么時候才會成為廣電運營商的包袱?一部分專家認為,可能經過5年的發展后,隨著有線電視運營商運營模式的改變,有線電視向更多的業務滲透,單向機頂盒就將面臨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
記者采訪后發現,一些運營商在開展雙向業務上也相對謹慎,通過業務捆綁、套餐等形式為用戶提供雙向業務,采取“購買互動節目免費換雙向機頂盒”的方法,以逐步用雙向機頂盒替代單向機頂盒。
可以看到,雖然幾乎所有的廣電業內人士都一致認為,為運營商帶來高附加值的業務基本以互動為主,而4500萬臺機頂盒多數是單向的,無法承載內容豐富的互動業務,但沒有良性的商業模式去推動雙向網改造,在現有成本的壓力下,有線電視單向網在短期內將不會有革命性改變。
向雙向過渡技術上可行
對有線電視運營商而言,需要解決的是如何保留原有投資,既盤活現有的單向機頂盒,又能向雙向網絡平滑過渡這一問題。
李欣表示,目前有各種各樣的技術可以在單向網絡的基礎上實現雙向業務,例如在單向機頂盒上添加一個附屬設備,提供基于VOD(視頻點播)的雙向業務。
劉九評則表示,單向機頂盒只要有以太網接口,與EoC(以太數據通過同軸電纜傳輸)結合,就能實現雙向互動的功能。
基于那些對數字電視業務發展有所預見性的運營商而言,從目前4500萬臺單向機頂盒來看,多數機頂盒并沒有預留接口,大部分只能用于窄帶網絡。
“不需要對有線網絡進行大規模改造,只需要在用戶端放入一個接入裝置,在光纖接口處接入一個數據的雙向通道,這是一個非常可行的方式。”呂品認為,“如果重新鋪線,前期投入成本很難支撐廣電運營商進行雙向改造,并且用戶也不愿意。另外,4500萬臺單向機頂盒幾乎沒有擴展接口,根本不可能實現寬帶業務,因此可以通過將現有單向機頂盒內置的RS232串口變成回傳通道,就能直接向雙向升級。”
另外,記者在采訪運營商時了解到,從基于單向網的基礎和資金匱乏的實際情況來看,投入與產出的平衡是雙向網改造的唯一標準。因此,如何通過最簡單的、低成本的技術,快速實現雙向改造是有線運營商提升實力的一個重要標志。